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中國各朝代白銀價格表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中國各朝代白銀價格表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1、在古代貨幣的兌換,通常是指銅錢,白銀,黃金之間的兌換,且兌換的比列并不固定,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定的變動,大致的兌換比列約為:
一萬文銅錢=十貫(吊)銅錢=十兩白銀=一兩黃金
2、現(xiàn)在的貨幣有“分,角,元,百”等基本單位,古代的貨幣同樣也有基本單位:“文,貫,兩”,即一文制錢(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),一貫銅錢,一兩白銀,一兩黃金。
而“錠”不作為基本的兌換單位,因為“錠”在古代作為量詞,如一錠白銀,就是一塊白銀的意思。
據(jù)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,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、大名府、宣化府的糧價,以谷子、高粱、玉米三種糧食計算,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?!?/p>
根據(jù)1石=100斤=50公斤計算,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/公斤計算,可得到以下平均值:
1兩白銀:約值170元 ,一兩白銀差不多可以買到100斤不到的大米
但是,清朝后來因價飛漲,就算不好了,道光初年,一兩白銀換錢一吊,也就是一千文;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(zhàn)爭的時候,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。咸豐以來,銀價猛漲,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。
綜上所述光緒170元,咸豐360元左右,一直在浮動。
宋代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,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,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—300錢(靖康之亂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,不在正常計算范圍)。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—8石大米,以宋石66公斤計算,1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近924—1848元;(一說宋石為96斤,就相當于1兩銀子672—1344元)。
這個問題有些太寬泛了,很難完全回答。但可以說幾個確定的結論。
1.在很多歷史時期,銀子都是法定貨幣,但金子不是。
2.清朝道光以后,白銀由于賠款和外來資本掠奪等原因,數(shù)量減少,價值大增。
3.黃金對白銀的兌換比例越來越大,證明金子越來越值錢。
4.金子的相對價值,相比于白銀,更加穩(wěn)定,作為貨幣計量單位也更具有參考價值。
具體的兌換比例很難給出確切的數(shù)字,原因如圖
明朝在萬歷年間由名臣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期間,進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發(fā)展生產的改革。推行著名的“一條鞭法”稅收制度,廢除了各種苛捐雜稅,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,調動了農業(yè)生產的積極性。當時政府也鼓勵工商業(yè)發(fā)展,一度在勞動密集型的行業(yè)紡織業(yè)里出現(xiàn)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,特別是在富庶的江南尤其興盛。
在生產大發(fā)展的同時,明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。當時一兩銀子合1000文錢。普通勞動者每天收入在40文到80文之間,合月薪一兩二錢銀子到二兩四錢之間。當時一斤大米市價在兩個半錢左右,也就是說普通勞動者每天能掙到16斤到32斤大米之間,基本能夠解決溫飽問題。
現(xiàn)在的大米按2.6元/斤的平均價來計算,以明朝一兩銀子可買400斤大米的比價來算,明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致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人民幣1040元左右。
所以,即便是放到現(xiàn)在,一兩銀子都是非常大額的流通貨幣,絕不可能像影視劇中那樣泛濫。一般人平時出門就是帶點銅板,至多散碎銀子。而紋銀也絕不像電視劇中那樣整齊光亮,大多是在歷次交易中被剪碎的,各種形狀的碎片,上面還有很多人驗證真假時咬上去的牙印。
有一次在成都飯點時找地方解決肚子問題,看到一家飯館裝飾得古色古香,一個老板模樣的中年男子坐在門口的藤椅上一邊品茶,一邊看書,穿對襟馬褂,輕搖折扇,顯得很有文化的派頭。于是好感頓生,進去了。坐下來一看菜單,也是裝幀得古風古韻,但標價用的單位是銀子。我一看,回鍋肉28兩銀子,嚇我一大跳,忙叫服務員來問個清楚。小妹過來甜甜笑著解釋,這里一兩銀子就是一元錢的意思,我那顆快要跳出胸腔的心才稍微平靜下來。
那頓飯味道到底如何我已經(jīng)忘了,反正三菜一湯加一瓶啤酒,結賬時收銀員笑著說:客官,116兩銀子。于是付116元走人,吃了平生最豪橫的一頓飯,按可比價格,這頓值12萬多啊。這個印象特別深刻,老板故作高深,但實際文化知識有限,把一元人民幣和一兩銀子對等,差點讓我以為進入黑店。其實他要是能多讀點書,想為飯店增加一點雅趣的話,倒是可以用一文錢來作為人民幣一元的等價,這個比價倒是差不多的,不至于貽笑大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國各朝代白銀價格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中國各朝代白銀價格表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